记者从7月24日召开的2025全国液流电池产业发展大会上获悉,2024年,中国液流电池装机规模跨越式增长,液流电池储能电站项目新增并网0.81GW/3.23GWh,较2023年增长10倍,标志液流电池产业从“1”向“ N”迈出重要一步,进入到商业化发展阶段。

微信图片_20250724113306.jpg

 

  据液流电池产业联盟秘书长吉广林介绍,中国在液流电池技术方面世界领先。截至2024年底,仅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累计在建和投运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超过3800兆瓦时,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60%,中国液流电池技术已经在世界确立了领先优势。

 

  我国液流电池以全钒液流电池为主导,包括铁铬液流电池、锌铁液流电池、水系液流电池等。在2024年采招落地的液流电池储能项目中,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规模达973.45MW/4071.35MWh,有多个GWh级项目,总中标金额超34.85亿元,容量规模占比96.67%。铁铬液流电池储能项目采招落地40MW/80MWh,锌铁液流电池储能项目采招落地  20MW/40MWh,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储能项目5.2MW/20.4MWh。在今年1-5月采招落地的储能项目中,4h及以上长时储能规模达1.18GW/5.23GWh,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据了解,我国液流电池产业已基本构建完成集聚化发展格局。形成了以技术与龙头引领的“大连-辽阳-沈阳”液流电池产业带,以资源与技术融合的北京-河北产业极,研发与制造双轮推动的东部沿海产业群,以资源为支撑的技术驱动型的四川制造基地,以及与城市和资源共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以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星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储能技术湖北有限责任公司、宿迁时代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发展兴欣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科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辽宁金谷炭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江油润生石墨毡有限公司为龙头骨干的液流电池和关键材料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矩阵,且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四川的液流电池产业已形成了以资源为支撑的技术驱动型发展趋势和世界级制造基地。四川钒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7%,构建了从钒矿开采、提钒到电解液生产、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材料制造和系统集成等完整的产业体系,丰富的资源保供和关键材料生产能力,为产业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据统计,四川省拥有液流电池储能产业链供应链企业50多家。在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制造方面,伟力得和天府储能是主要企业,其中伟力得是四川省全钒液流电池的链主企业,掌握全球首创的电堆激光焊接封装技术,技术水平和产能规模全国领先,承建项目业绩超500兆瓦时,在建项目1.2吉瓦时。在钒资源方面,有攀钢集团、川威集团、德胜集团和达州钢铁等是位居世界前列的产钒企业。2024年,仅钒钛股份一家,就生产钒制品5.34万吨。在电解液生产方面,川发兴能建成了6万立方米、全国最大的短流程电解液生产基地,还有钒融储能、能投永甫等新产线产能等还在不断增加。在电极生产方面,江油润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左右,并出口国外。在膜生产方面,有东方绝缘等材料企业,以及大量的供应链企业。以这些企业为主体,支撑起了四川省在我国全钒液流电池产业核心制造基地的地位。

来源:中国化工报

 

液流电池(Flow Battery)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它通过液体电解质的流动来存储电能。与传统的固态电池(如锂离子电池)不同,液流电池的能量存储组件(电解质)是分离的,通常储存在外部容器中,在充放电过程中通过电池单元循环。
液流电池是一种活性物质存在于液态电解质中的电池技术,电解液在电堆外部,在循环泵的推动下流经电堆,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国际上液流电池主要有全钒液流电池、锌溴电池、铁铬电池、多硫化钠溴电池4种技术路线。
其中全钒液流电池目前产业链建设和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由功率单元(电堆),能量单元(电解液和电解液储罐),电解液输送单元(管路、阀、泵、传感器等辅助部件)以及电池管理系统等组成。其中,电堆由离子交换膜、电极、双极板、电极框、密封等材料构成。液流电池生产线包括(双极板,膜裁切,碳毡裁切,电堆堆叠组装)等。欢迎申请加入微信群。
另外欢迎加入通讯录:https://www.aibang360.com/contacts/100278100042
双极板 设备 材料 检测 加工 液流电池 质子膜 隔膜材料 电堆 电解液 激光设备 其他
 

作者 808,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