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朗雄储能产业园内,全球单体功率最大的32.15千瓦铁-铬液流电池堆已正式投产一块块“能量魔方”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前沿,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不竭动力。根据规划,该产业园还将在两年内建成国内规模最大、产能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铁-铬液流电池生产基地。
 
01
 

技术突破

两项纪录领跑行业

 

 

‌眼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快速发展,但其间歇性特征对电网稳定构成挑战。长时、大功率储能技术作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已成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战略核心,直接关系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能力。

 

铁-铬液流电池凭借水系电解液的本质安全性、超15000次循环寿命、-20℃至70℃宽温域适应性及可降至0.1元/度的规模化成本优势,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理想解决方案。“该技术对实现能源绿色转型、保障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江苏朗雄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石磊介绍道,朗雄能源全自主研发的32.15千瓦电池堆为当前全球最大功率单电堆。

 

石磊向记者展示了由8个单元集成的260千瓦高密度模组。“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功率模组。”他解释道,“这些模块化‘超级电池’可像乐高积木般灵活拼装,可以快速构建兆瓦级储能电站。”

 

 

 
02
 

产能攻坚

智能产线构筑行业壁垒

 

 

‌这些领跑行业的产品,均诞生于吴江桃源镇的朗雄储能产业园

 

该产业园总投资3.2亿元,占地26亩,新建两栋总面积3.3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记者在现场看到,电池堆装配车间内,两条半自动化生产线已有条不紊地运作,升降平台、桁架机械手等部件精准操作。

严格的工艺要求造就了独特的车间环境,4800平方米的装配车间一尘不染,通过车间上方60余个空调出风口实现全域恒温。“这样的条件是由生产工艺和材料特性决定的。”石磊详细说明,“电池堆生产出来后,会被送往二楼的车间进行电性能测试,然后再进行功率模块装配。”

 

我们朗雄能源在国内首创了两条铁-铬液流电池半自动化生产线,2025年底,两条生产线年产能可达50兆瓦”石磊告诉记者,朗雄储能产业园的蓝图更为宏大。产业园一期实现年产百兆瓦电池堆,二期将落地吉瓦(GW)级产能的全自动产线。目前,国内首条铁-铬液流电池全自动生产线正在加速建设中。

 

“2026年底全自动生产线投产后,总计将达300~400兆瓦的年产能,这里将建成国内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铁-铬液流电池生产基地。”石磊充满信心地表示。

 

 
03
 

生态布局

立足吴江辐射全国‌

 

 

朗雄能源落户桃源镇,不仅看中了当地提供的面积大、承重能力强的厂房设施,也看重其地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作为铁-铬液流电池产业的引领者和产业链的“链长”,朗雄能源的落户有望吸引一批上下游企业聚集

如今,朗雄能源正以产业园及“研发-生产-应用”的运营模式为蓝本,向全国复制推广这一产业生态。在应用示范方面,朗雄能源吴江桃源4MW/32MWh储能示范电站已进入建设攻坚阶段,预计将于明年投入使用。

 

石磊介绍:“该项目作为产业园微电网示范项目,通过统一的能源管理系统优化园区电能调配和能源结构,将减少碳排放,缓解用电高峰压力。”此前在苏州海洲落地的30kW/120kWh用户侧项目已成功验证了其可靠性。未来,朗雄能源还将持续深耕长时、安全的铁-铬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并将该技术率先应用于新能源发电、电网侧调峰、分布式储能等多种场景。

 

来源:吴江区融媒体中心
全球最大!在吴江投产‌‌!

液流电池(Flow Battery)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它通过液体电解质的流动来存储电能。与传统的固态电池(如锂离子电池)不同,液流电池的能量存储组件(电解质)是分离的,通常储存在外部容器中,在充放电过程中通过电池单元循环。
液流电池是一种活性物质存在于液态电解质中的电池技术,电解液在电堆外部,在循环泵的推动下流经电堆,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国际上液流电池主要有全钒液流电池、锌溴电池、铁铬电池、多硫化钠溴电池4种技术路线。
其中全钒液流电池目前产业链建设和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由功率单元(电堆),能量单元(电解液和电解液储罐),电解液输送单元(管路、阀、泵、传感器等辅助部件)以及电池管理系统等组成。其中,电堆由离子交换膜、电极、双极板、电极框、密封等材料构成。液流电池生产线包括(双极板,膜裁切,碳毡裁切,电堆堆叠组装)等。欢迎申请加入微信群。
另外欢迎加入通讯录:https://www.aibang360.com/contacts/100278100042
双极板 设备 材料 检测 加工 液流电池 质子膜 隔膜材料 电堆 电解液 激光设备 其他
 

作者 808, ab